告别午休趴睡,小班化教学助力教育升级
近期,市场监管总局(国家标准委)发布了《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》(GB/T 46016—2025)国家标准,预示着中小学生有望全面告别午休趴睡的尴尬局面。这一举措对于规范午休课桌椅市场,提升学生午休环境和质量具有深远意义。
在推进中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同时,实施午休课桌椅国家标准,将所有课桌椅改为可躺式午休课桌椅,不仅有助于个性化教育,还能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及育人环境。
2025年6月,中办、国办印发了《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》,提出在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的同时,支持学校适当扩大教室学习活动空间和体育运动场地,为非寄宿制学校提供学生就餐和午休条件。
在各地积极响应推进孩子午休躺睡的同时,深圳于2025年制定了全国首个有关中小学校午休设备设施的地市级地方标准《中小学午休设备设施配备规范》。这一标准引发了全国舆论的关注,并呼吁制定国家标准。
此次午休课桌椅国家标准的出台,满足了舆论的期待。标准要求午休课桌椅在形态尺寸上兼顾学习与午休的舒适,使学生能够舒展身体,好好休息。
然而,从现实角度看,配置可躺式午休课桌椅的最大难题并非经费,而是教室空间。目前,配置此类课桌椅的学校多为小规模学校。因此,实现小班化教学成为当务之急。
我国中小学建设标准制定于20多年前,要求小学标准班额为45人,初中为50人。然而,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,2025年,我国小学平均班额为38人,初中平均班额为46人。在这种情况下,很难在教室里安装可躺式午休桌椅。
为此,今年初发布的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5-2035)》提出“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”。通过小班化教学,提高学校建设标准,提高师生比,有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育。
全面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,将为所有小学、初中的教室提供安装午休桌椅的空间,从而全面提升孩子的午休质量,进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。